迷因幣沒有技術、沒有應用,卻能憑一張梗圖、一句玩笑話,在幣圈掀起百億市值的波瀾。這篇文章,不只告訴你迷因幣是什麼,更讓你看懂它憑什麼爆紅、怎麼被炒起來,以及什麼時候會跌下來。
我將用最淺白的方式幫你拆解迷因幣的核心邏輯,從分類、差異、購買方式,到風險與價值辨識,全方位建立你對這類幣種的基礎知識。

迷因幣(Meme Coins)是一類起源於網路迷因、惡搞文化或社群玩笑的加密貨幣,也是屬於山寨幣的一種。它們不講技術、沒有項目白皮書,卻能靠一張梗圖、一句玩笑話,吸引數百萬人轉發、購買,甚至炒作到全球前幾大的市值。
和比特幣、以太幣這類主流幣不同,迷因幣的價值,往往建立在「誰有共鳴、誰願意傳」的聲量循環上。其中,最具代表性的案例,就是 2013 年誕生的狗狗幣(DOGE)。
它原本只是開發者為了嘲諷加密幣泡沫而推出的「玩笑幣」,但靠著 Reddit、Twitter 等社群的迷因擴散,再加上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(Elon Musk)等名人的轉發,一路從笑話變成真金白銀的資產,甚至一度擠進全球前十名加密貨幣。對很多人來說,這是迷因文化第一次「風光上場」,也讓整個加密市場開始出現「聲量大於價值」的現象。
但也因為這樣,迷因幣很容易被誤會成「入門門檻低、風險也低」的選擇。事實上,它真正難的是,你沒辦法用常見的評估指標或技術分析,來判斷它是否值得投資。
迷因幣 vs. 主流幣:差在哪裡?

對剛進幣圈的人來說,幣種名稱五花八門,一不小心就會把狗狗幣、柴犬幣(SHIB)這些帶點可愛風格的幣,和比特幣、以太幣這類主流加密貨幣混為一談。
但它們背後的設計邏輯、價值來源與風險結構,其實完全不同:
- 主流幣:例如 BTC、ETH,它們多半誕生於某個技術目的或金融創新的需求,像是去中心化支付、智能合約平台、Layer 1 區塊鏈架構等。這類幣種通常會有公開白皮書、活躍的開發團隊與生態建設,讓你能追蹤它們的發展方向、應用場景與實際使用情境。
- 迷因幣:例如 DOGE、SHIB,它們不是從「解決什麼問題」開始設計的,而是從「這個哏夠不夠好笑?這張圖能不能瘋傳?」出發。迷因幣看重的是社群共鳴、迷因文化與傳播力,甚至有些幣種在推出當下就明白標註:「這沒有任何實用價值,純粹娛樂。」
所以你會發現,在迷因幣的世界裡,沒有產品路線圖(Roadmap)、沒有 GitHub 開發紀錄,也沒有 DeFi 應用或 DApp 支援。這些幣價的漲幅,幾乎是根據話題熱度而動。對於懂技術分析的投資者來說,迷因幣等於是把他們既有的認知全部推翻。
📌補充説明:
- 上述的表格,並不是要你「只碰主流、不碰迷因」。而是提醒你,評估這兩種資產時,使用的工具與評判標準會有不同。我們希望協助你辨識它們的底層邏輯,並選擇一套你真的懂、而不是跟著熱度走的投資策略。這才是進場前,最值得先做的事。
迷因幣為什麼受歡迎?

迷因幣會紅,從來不是因為它有技術含量,而是因為它懂得如何在「情緒經濟」裡吸引目光、激起參與慾望。你看到的不是單一幣種的成功,而是背後一整套社群運作邏輯:共鳴、擴散、跟風、上車。
以下是我總結出,迷因幣會受幣圈人歡迎的幾個原因:
社群文化:不是你想紅,是社群讓你紅
幣圈很多人說:「迷因幣不是項目,是一個現象。」這句話的意思是:
一個迷因幣能紅,關鍵不是它的技術多好,而是它能不能被拿來當作社群共鳴的話題。
你不需要搞懂什麼是區塊鏈,只要笑得出來、願意轉發,就能變成迷因的一份子。
柴犬表情包、青蛙 Pepe、穿毛帽的狗,這些元素之所以能延燒,是因為它們和網路幽默文化緊密連結,讓每個參與者都覺得自己是哏的一部分。
名人推波助瀾:一句話就能改變幣價命運
迷因幣和主流幣最大不同在於,它對市場聲音的敏感度幾乎是「秒級反應」。
一則名人貼文,幾個梗圖轉發,就可能引發幣價連鎖暴動。最經典的例子,就是馬斯克多次在 X(前 Twitter)發文提到 DOGE,不只讓 DOGE 幣價暴漲,還帶動一連串仿盤迷因幣(如 FLOKI、WIF)同步上揚。
這讓迷因幣變成了一種投機性極強的即時交易標的,因為不只是買幣,更像是押注「下個社群爆點會在哪」。
這也導致迷因幣投資風險與報酬的落差,被進一步拉大:
- 對小部分人來說,是一個爆富機會。
- 對大部分人來說,是一個隱藏陷阱。
因為「快速致富」的夢想不斷存在
不管再怎麼理性,我們都不能忽略迷因幣的核心吸引力:低門檻 + 高槓桿 + 快速致富故事。
幾百塊就能買幾億顆幣,短時間內幣價暴漲十倍甚至百倍的新聞不斷出現。這些案例不斷激起大眾的 FOMO(錯失恐懼症)情緒,讓許多還沒進場的投資人產生「現在不上車就錯過人生機會」的焦慮。
而這種焦慮,不只發生在新手身上,就連老玩家也常常因為社群喊單、排行榜熱搜而跟風進場。
迷因幣有哪些?

迷因幣百百種,每天都有新幣上線,也有大量幣種迅速歸零。要從中看出哪些是話題核心、哪些只是炒作影子,不是看價格,而是看它背後的社群共鳴力與文化定位。
以下這 10 種,是目前市場中最具代表性、辨識度最高的迷因幣,不一定值得你投資,但一定值得你認識!因為它們某種程度上,塑造了整個迷因幣文化的樣貌:
DOGE(狗狗幣)|迷因幣的起點
- 2013 年推出,以柴犬梗圖為主題。
- 原是開發者為嘲諷比特幣而創建的玩笑幣。
- 卻因名人轉推與社群熱潮爆紅,至今仍是迷因幣市值第一。
SHIB(柴犬幣)|自封「狗狗幣殺手」
- 基於以太坊的迷因幣生態系。
- 主打去中心化社群治理,建立自己的 NFT 與 DeFi 生態。
- 曾因社群與話題操作創下多倍暴漲,擁有龐大全球社群。
PEPE|青蛙梗圖化身的炒作奇兵
- 靈感來自網路迷因角色「Pepe the Frog」。
- 上架短短幾天內突破上億美元市值。
- 高度社群化,話題與價格波動同樣驚人。
BONK|Solana 鏈上的柴犬幣代表
- Solana 生態首個迷因幣代表作。
- 主打「社群為本」的代幣分配方式,空投大量代幣給 Solana 使用者。
- 成為 Solana 在 NFT、DeFi 社群中串聯人氣的工具幣。
OFFICIAL TRUMP|政治迷因也能幣上熱搜
- 以美國總統川普為主題推出的迷因幣。
- 帶有強烈政治色彩與文化衝突感,討論熱度極高。
- 展現迷因幣不再只是搞笑,也能承載政治情緒與話題動能。
SPX6900(SPX)|戲謔美股指數的超現實幣
- 以「美股指數」為迷因發想,結合惡搞數字與圖像風格。
- 價格與形象皆極具反諷色彩,是社群自嘲金融體系的產物。
FARTCOIN|最純粹的惡搞幣代表
- 命名本身就是一場迷因笑話。
- 無任何應用、白皮書或開發團隊。
- 完全靠社群二創、惡搞文化生存,象徵極致的「去意義化」迷因幣。
PENGU(Pudgy Penguins)|NFT 社群跨界延伸
- 起源自知名 NFT 專案「胖企鵝」的社群。
- 迷因幣+NFT 結合,拓展社群互動與周邊生態。
- 對應 NFT 持有者有特殊用途或權益設計。
FLOKI|從馬斯克愛犬變成全球迷因品牌
- 以馬斯克愛犬「Floki」為名。
- 主打教育、元宇宙與遊戲應用的「正經迷因幣」企圖心。
- 雖仍具娛樂性質,但嘗試導入更多功能性設計。
WIF(dogwifhat)|一頂帽子引爆的爆紅熱潮
- Solana 生態系爆紅新星。
- 特徵是一隻戴帽子的柴犬頭像,社群美學明確、擴散力強。
- 迷因視覺辨識度高,迅速攻佔 DEX 與 NFT 圈討論榜首。
迷因幣怎麼買?

如果你想參與迷因幣的投資,有兩種主要方式,分別是透過「中心化交易所(CEX)」或「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」購買。
兩者各有特色,也各有風險,適合不同程度的用戶,以下分別說明這兩種主要的購買流程與注意事項:
選擇一:中心化交易所(CEX)|適合新手、操作直覺
如果你是第一次買加密貨幣,透過中心化交易所購買是最直覺、也最容易上手的方式。
它提供簡體或繁體介面、有客服協助、也支援信用卡入金或銀行轉帳。你可以把它想像成「加密版的網路銀行」,介面容易看得懂、有操作指引,能降低初學者操作門檻:
- 選擇交易所:建議從全球前三大交易所開始,如 Binance(幣安)、OKX、Bybit。這些平台多數會上架熱門迷因幣如 DOGE、SHIB、PEPE,且安全性、流動性較有保障。
- 註冊並驗證帳號(KYC):按照平台要求上傳身分證件。這步驟雖然繁瑣,但有助於資金安全與避免洗錢問題。
- 入金:根據交易所支援方式進行入金,通常可用信用卡、銀行轉帳或使用穩定幣(例如 泰達幣 USDT)。
- 搜尋並下單購買:在平台搜尋你想要購買的迷因幣(例如 DOGE、SHIB、PEPE),設定市價或限價下單,完成購買。
- 安全儲存資產:若短期交易可暫放交易所;若想長期持有,建議移轉到個人熱錢包或冷錢包,提高資產掌控度。
📌小提醒:不要點陌生連結購買,尤其是在 Telegram、社群留言區看到的所謂「空投幣」或「搶先預售」,極高機率是詐騙。
📘延伸閱讀:
《比特幣投資教學:新手入門完整攻略,開戶、入金和購買一次掌握!》
《泰達幣詐騙怎麼防?揭露8大詐騙套路+新手必學5招自保術!》
選擇二: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|更高自由,也更高風險
如果想擁有更高的資產自主權、或是想購買一些尚未在主流平台上市的新興迷因幣,去中心化交易所(DEX)會是更適合的選擇。
DEX 不需註冊帳號,所有資產皆由投資人自己保管。不過,這個操作門檻相對高,如果做錯一步就可能導致資金不見:
- 安裝數位熱錢包(如 MetaMask、Phantom):先安裝並設定好去中心化錢包。完成後,務必備份並妥善保存助記詞(這是一組可以還原資產的密鑰,一旦遺失或外洩,資產可能無法找回)。
- 準備主網代幣:由於不同的迷因幣會部署在不同區塊鏈上。你需要先購買相應的主網代幣(例如,以太坊上的 ETH、Solana 上的 SOL),這樣才能支付手續費與兌換幣種。
- 連接 DEX 平台(如 Uniswap、PancakeSwap):前往平台後,連結你的數位錢包,即可操作兌換。
- 選擇並兌換迷因幣:在 DEX 搜尋想購買的迷因幣合約地址。注意,不要直接搜尋幣名,請務必從官方網站或認證社群取得合約地址,避免買到仿冒幣。確認幣種後,輸入數量並確認交易。
- 確認交易並支付 Gas 費:完成交易後,幣會直接存入你的錢包。請確認交易是否成功入帳,並保留交易紀錄。
📌小提醒:去中心化交易所沒有客服,發生任何問題較難尋求協助。建議在熟悉操作前,先從小額測試開始,確保流程與介面都能掌握。
📘延伸閱讀:
迷因幣有價值嗎?在話題與共識中尋找意義

從技術角度來看,迷因幣幾乎沒有明確的創新應用,也缺乏真正的商業模式或產品支撐。但這並不代表它完全沒有價值,只是它的價值來源,和你熟悉的投資標的截然不同。
迷因幣的「價值」,更像是一種社群共識的映照。它不是來自實用功能,而是來自網路文化、情緒動員與注意力的集中。這也是為什麼一張梗圖、一次社群串聯,甚至一則名人推文,就能短時間內推高某個迷因幣的價格與話題熱度。
如果你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,迷因幣的本質更接近一種「文化型資產」。它反映了一群人的幽默、共鳴、參與感,也是一種象徵性的認同。你買的不只是幣,更是在買一段社群文化的「參與權」。
以下,是我認為迷因幣價值的幾個關鍵來源:
- 社群熱度與參與感:只要還有人願意分享、惡搞、創造話題,迷因幣的熱度就還能延續,價格自然會持續推升。
- 品牌與文化 IP 的價值:迷因幣本身就是強大的網路文化 IP。它們在全球範圍內擁有極高的辨識度和情感連結,這種品牌效應能吸引源源不斷的關注者。
- 注意力經濟驅動: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「注意力」本身就是一種稀缺資源。迷因幣天生就擅長捕捉大眾的眼球。它們的趣味性、病毒式傳播能力,讓它們能以極低的成本獲得巨大的網路聲量。
這些迷因幣雖然有一定的價值存在,但並不穩定。只要社群熱度下降、話題轉移,迷因幣就可能迅速失去其價值。更不用說其中還混雜著許多沒有真實開發、甚至是刻意騙局包裝出來的項目。
新手一旦進場時機不對或誤信假消息,損失的金額往往難以估計。換句話說,迷因幣有價值,但這種價值不等於穩定、也不等於可預期。
📘延伸閱讀:
投資迷因幣有哪些風險?

迷因幣的風險,遠不只是價格波動。真正麻煩的是,你可能連「它出問題」都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。
對加密貨幣還不熟的新手來說,迷因幣之所以危險,是因為它違反了大多數人對「投資」的基本理解。沒產品、沒營收、沒技術,卻有幾千萬人瘋狂搶購。而這樣的情況,往往會衍生出更多看不見的風險。
以下是我整理出,投資迷因幣常見的三大風險:
價格波動極大,甚至可能一夜歸零
迷因幣是靠聲量撐起價格,但聲量來得快、也退得快。一則社群發言、一個熱度冷卻,價格可能瞬間腰斬、甚至直接歸零。
你今天看到的 +500%,明天就可能變成 -90%。
這類幣種因為沒有實質產品來支撐價值,也沒有基本面可以分析。因此它的價格不只是波動,而是「完全不可預期」的跳動。
📌避雷建議:
- 絕對不要把重倉資金壓在迷因幣上。
- 小額配置、快進快出才是常態操作。
- 規劃「止盈、止損點」比預測漲跌更重要。
缺乏基本資訊,真假難分
和比特幣、以太幣等主流加密貨幣相比,大多數迷因幣缺乏技術基礎或實用功能。它們的價值多半建立在網路迷因、社群共識或短期話題之上,沒有明確的產品定位或應用生態系。一旦話題消退,就失去了市場支撐力,很難像主流幣種一樣具備長期的內在價值。
很多迷因幣根本沒有白皮書、沒有開發進度、也找不到明確的團隊資訊。甚至有些連合約地址都不是官方公開的,而是在社群裡「流傳出來」的。
所以,很多時候你以為買的是熱門迷因幣,實際上可能買到仿冒幣、假代幣,價格完全脫離真實行情,甚至無法脫手。
📌避雷建議:
- 不要只用幣名搜尋,請一定要從官網或 CoinMarketCap / CoinGecko 查詢正確合約地址。
- 不碰來源不明的「新幣空投」。
- 查不到基本資料(例如白皮書、社群、團隊)的一律當詐騙處理。
詐騙眾多與操作失誤風險
許多迷因幣相關的詐騙,會假冒熱門項目名稱,搭配假網站、假社群邀請、假推薦連結誘導新手進場。一旦你授權錢包、轉帳或簽署交易,就有可能讓資產瞬間歸零。
此外,就算是真的項目,如果你不熟悉錢包、交易所、鏈上操作流程,也可能因為操作失誤導致資金轉錯,甚至步驟卡住無法進行下一步。
📌避雷建議:
- 所有交易前,一定要二次驗證網址與代幣合約。
- 使用 DEX 時,先用極小額進行測試。
- 初期投資前,至少先學會使用錢包備份與權限撤銷(Revoke)工具。
📌補充説明:
- 當你在使用 DEX 或 NFT 平台時,通常會被要求「授權錢包」讓對方可以幫你扣款。這個授權一旦開啟,就像是你給了一把鑰匙給對方,允許他日後隨時能從你錢包裡扣指定的幣。問題是,這個權限不會自動失效,如果對方合約有漏洞或本身就是詐騙,你的資產可能會被偷偷轉走。所以才需要類似 Revoke 這類工具,幫你檢查哪些合約有這種權限,並手動把它們關掉,確保資產安全。
結語:看懂迷因幣、不盲目追逐,才是幣圈生存的關鍵
在資訊爆炸、情緒驅動的幣圈世界裡,迷因幣就是那種最容易讓人「一秒上頭、十秒下場」的存在。
它紅得快、也跌得快;它不像主流幣有技術支撐,卻能用一張梗圖撐起市值百億。你看到的每一場迷因幣暴漲,其實背後都是注意力、社群與情緒的集體投射。
這篇文章的目的,不是要你成為迷因幣的支持者,也不是讓你對它敬而遠之,而是幫你建立一種能應對「非理性市場」的判斷力。
當你能辨認它為什麼會紅、靠什麼維持熱度,又可能在哪一刻退潮,那麼不論你最後選擇投資、觀望還是轉身離場,都是出自於自身的理解。
💡 溫馨提醒|JBitLog 幣誌
JBitLog 幣誌的內容致力於幫助你探索加密世界的基礎知識,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投資前請依據自身狀況做出判斷。
請記得,你不需要完美,只需要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一點。保持好奇心、勇於追求新知,才是每一位幣圈探索者的起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