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不是也曾聽過「加密貨幣鎖倉」這個詞,卻搞不懂它到底在鎖什麼、怎麼鎖、又為什麼要鎖?
在幣圈,鎖倉不只是把幣放著不動而已,它是一種能幫你賺被動收入、參與網路治理,甚至強化資產策略的重要方式。但它也不像銀行定存那麼單純,背後有自己的玩法、機制與風險。
這篇文章會用最簡單的方式,帶你搞懂加密貨幣鎖倉的意思、該怎麼參與、常見陷阱與平台比較,幫你用更聰明、更安心的方式開始賺「幣圈利息」。

加密貨幣鎖倉,意思是將你手上的加密資產鎖起來、暫時不能動用以換取穩定報酬。
簡單來說,就像你把錢存進定存帳戶,期間都不能動用,但能獲得利息。這在加密貨幣世界中,是常見的資產配置方式之一。
不過在許多採用權益證明(Proof of Stake, PoS)的區塊鏈平台上,有另外一種鎖倉機制,叫做質押(Staking)。它不只是單純存放加密貨幣,而是讓你有機會參與網路的安全維護,並因而獲得獎勵,例如以太坊、Polygon、Solana 等。
整個完整的運作流程如下:
- 鎖倉抵押資產:為了有資格驗證交易並創建新區塊,你需要將特定幣種(例如 ETH)作為抵押品,鎖定在區塊鏈錢包中,不能隨便提領。
- 參與網路驗證:這些鎖定的加密資產,會讓你變成「驗證者」或「委託者」,負責幫忙審查交易是否真實、有效。
- 建立新區塊:驗證者會將有效的交易資料打包成新區塊,接到原本的區塊鏈上。
- 獲得回饋獎勵:只要你參與的節點穩定上線、正確驗證交易、沒有違規行為並成功建立區塊,就可以獲得額外發行的加密貨幣獎勵(類似利息)。
- 強化區塊鏈安全性:每次成功鎖倉與驗證,都等於有人替網路「背書」,讓整條區塊鏈更穩定、更不容易被竄改。
📌補充說明:
- 在大多數情況下,當我們提到「加密貨幣鎖倉」,其實就是在講「參與質押」。但這兩者之間,還是有些微妙差異,下一段我會繼續解釋。
📘延伸閱讀:
加密貨幣鎖倉和質押一樣嗎,差別在哪?

如同上面提到,雖然「鎖倉」和「質押」在幣圈裡常常被當作同一件事來講,但實際上它們是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。
鎖倉是動作,質押是機制,具體說明如下:
- 鎖倉(Locking) 是一個動作:把資產暫時鎖起來,不能交易或提領。
- 質押(Staking) 是一個機制:在 PoS 區塊鏈中,透過鎖倉來參與網路安全驗證,並獲得回報。
換句話說:
質押 = 鎖倉 + 協助區塊鏈運作 + 拿獎勵
鎖倉 ≠ 一定是質押,因為有些鎖倉只是為了參加活動、空投、保證金用途等,與網路運作無關。
📘 實際舉例:
- ✅ 質押鎖倉:將 ETH 鎖入以太坊 PoS 合約,幫忙驗證區塊 → 可拿 ETH 利息。
- ❌ 非質押鎖倉:把幣鎖進中心化交易所,參加某個空投或理財方案 → 不一定參與區塊鏈機制。
根據報告指出,質押被定義為是一種「技術操作」,其目的是為了貢獻於區塊鏈網路的安全性和功能性,獎勵則是此技術功能的「副產品」。
簡單來說,區塊鏈設計質押制度的原因,就是要用「利息」作為誘因,鼓勵大家把資產鎖起來、參與網路運作。
當越多人願意投入鎖倉,整個區塊鏈就會有越多守門員在幫忙把關,系統會變得更難被攻擊、也更值得信任。這不只讓使用者更敢投入,也能夠吸引更多資金和應用加入這條區塊鏈。
加密貨幣鎖倉目的與常見類型

鎖倉的 5 大目的
在講「鎖倉類型」之前,要先搞懂,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,把自己的加密資產鎖起來、不能動用一段時間?
原來,鎖倉不只是存幣拿利息這麼簡單,它背後其實有不同的目的和策略考量,以下是我整理出最常見的五種目的:
1. 拿穩定的被動收入(質押獎勵)
最直覺的理由就是:幫區塊鏈做事 → 拿利息回饋。
你只要把幣鎖起來參與質押,就像幫系統提供人力,協助驗證交易,並確保交易的有效性。因此只要你選對平台或驗證者、穩穩參與,就能每月穩定領幣,成為一種加密版的被動收入來源。
📌 舉例:以太坊質押年化約 3–5%,Solana 約 6–7%,視市場波動調整。
2. 拿到更多新幣或參與空投活動
很多新項目會要求你先鎖倉一定數量的幣,才能參與它們的「新幣發售(Launchpad)」或「空投(Airdrop)」。這種鎖倉不是為了幫區塊鏈驗證交易,而是為了「卡位資格」或「參與分潤」。
📌 舉例:幣安 Launchpool 常要求用戶先鎖定 BNB 或 USDT,才能參加新幣計畫。
3. 強化資產配置策略,鎖幣不亂賣
對有些人來說,鎖倉是一種「防手賤策略」。當你看好某個幣種長期會上漲,但又怕自己看到短期波動會亂賣,透過鎖倉的方式,例如把幣鎖 30 天、60 天、甚至更久,逼自己長期持有,同時還能賺些獎勵,何樂而不為?
📌 舉例:一些平台提供定期質押選項(如鎖幣 30 天年化 4%),讓人「強迫儲蓄」。
4. 拿到治理權(有投票才能參與)
有些鏈(像 Cosmos、Arbitrum、Optimism)會要求你質押代幣,才有權投票決定重大事情,例如協議升級、資金分配。
這時,鎖倉就是在拿「投票權」,你不是在領利息,而是在參與決策。
📌 舉例:鎖倉 ATOM 後可參與 Cosmos Hub 的鏈上治理提案投票。
5. 增加資產流動性
當你透過流動性質押,把加密貨幣鎖起來後,會拿到一張「流動質押代幣(LST)」,接著你可以拿著這個代幣,再拿去 DeFi 平台做其他事,比如借貸、換幣、賺額外收益。
這就像把一筆錢拿去定存,銀行還給你一張保證書,讓你再去投資其他項目用。
📌 舉例:你質押 ETH 得到 stETH,還能拿去 Curve 提供流動性、賺雙重收益。
上面這些都是鎖倉的實際應用情境,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目的(想賺利息、參加活動、投票治理或資產配置),選擇適合的鎖倉方式。
不過當你想實際參與時,會發現質押不是只有一種方式,而是有很多「玩法」。
這些方式主要差在兩件事:
- 你有沒有自己保管資產(私鑰)
- 你要不要親自參與驗證過程
根據上面兩點,我們可以把鎖倉的類型,大致分成以下六種:
六種常見加密貨幣鎖倉方式
1. 直接質押
個人直接參與質押操作,不依賴第三方中介。等於你親自架設一個「驗證者節點」,自己鎖倉、自己參與網路驗證。
這種方式最自由,對於質押的資產和驗證者節點有完全的控制權。不過也因為你必須負責維護硬體、網路穩定與安全性,操作上也相對複雜。
👉 只有具備技術背景、資金門檻的人會選擇這條路,例如以太坊要質押至少 32 ETH 才能成為驗證者。
2. 間接質押
你把加密資產鎖倉一段時間,並且委託給別人來幫你跑節點(例如選一個驗證者代你操作),以確保和處理區塊鏈上的新交易。這讓你可以輕鬆參與質押、拿獎勵,但不用自己維護節點。
👉 適合多數幣圈用戶,是許多 PoS 公鏈(如 Cosmos、Avalanche)常見的設計。
3. 託管質押
你直接把加密貨幣存進交易所(如 OKX、Bybit),由平台直接幫你質押。
這樣的質押方式最方便,但相對的因為沒有自己持有「私鑰」,所以你沒有資產的掌控權,如果平台倒閉或被駭,資產有可能會遺失。
👉 適合剛進入幣圈的新手,但須留意「不是你的私鑰,就不是你的幣」。
4. 非託管質押
你保留自己的私鑰,使用像 CoolWallet、Ledger、MetaMask 這類錢包進行質押鎖倉,自己選驗證者或參與 DAO 提供的節點服務。
這種方式可以提供更高的資產自主權與安全性,但相對的風險也由自己承擔。
👉 適合注重風險控管、已具基本鏈上操作能力的使用者。
5. 礦池質押
你將加密資產放進一個質押池,和其他人一起湊資成為一個節點。這種質押方式,可以採用託管(平台管理)或是非託管(鏈上協議主導)的方式。
👉 降低鎖倉門檻,解決單一用戶資金不夠參與直接質押的問題。
6. 流動性質押
你將加密貨幣質押進鏈上協議後,系統會發一個「流動質押代幣(Liquid Staking Tokens, LSTs)」給你當作收據。
然後這些代幣可以再進行交易,或用於其他去中心化金融(DeFi)應用。例如 Lido 發出的 stETH、Stride 的 stATOM 都是流動質押代幣。
👉 LST 讓你一邊賺質押獎勵,一邊保有資產流動性,目前是熱門趨勢。
📘延伸閱讀:
《冷錢包是什麼?原理、種類、風險一次看懂,新手也能掌握的冷錢包完整指南!》
《熱錢包是什麼?6 款熱門加密錢包推薦+新手不踩雷選擇指南》
質押方式總結比較
加密貨幣鎖倉有哪些好處?誰適合參與?

鎖倉的 4 大好處
除了賺取獎勵、參與治理或空投這些常見理由,其實「鎖倉」還有更多隱形但關鍵的好處。
這些好處雖不一定馬上讓你看到收益,但對於長期參與加密市場的人來說,卻是打造穩定策略的重要基礎。
以下是我整理出,幣圈老手才懂得珍惜的 4 大鎖倉優勢:
1. 幫你建立「不盯盤也能參與市場」的節奏
在加密市場中,常常是進出越頻繁、賠得越快。透過鎖倉,你可以把資產穩定放在可信任的協議裡,不用天天看幣價變動,也不會被情緒左右操作。
這種方式,對於剛接觸幣圈的新手來說,不僅能穩穩地參與市場,也不用害怕會錯過行情。
2. 幫你分散投資風險,不全押單一策略
大部分新手的資產配置都偏向持有、交易或短期套利,但真正能在幣圈活得久的,都是會搭配鎖倉來做多元的策略配置。
這就像傳統金融裡的「定存 + 股市 + 債券」一樣,幫你穩定組合、對沖風險。
📌 舉例:50% 幣放冷錢包不動、30% 做流動質押、20% 拿來操作短線 DeFi。
3. 利用鎖倉設定停損機制,讓你少犯錯
很多人進幣圈後會說:「早知道就不要賣、早知道不要追高等等…」
但「早知道」從來不是交易策略,而是心理情緒的反應。因此透過鎖倉,反而是一種有效的「自律工具」,
你可以設定「我這筆幣鎖 90 天內不動」,當作自己對策略的承諾。這比設停損價還有效,因為你根本動不了。少動,反而少錯。
4. 讓你累積鏈上紀錄,未來有機會獲得更多權益
越來越多區塊鏈項目,會根據使用者的歷史行為給予更多「內部權益」,例如 DAO 投票權、早鳥權益、社群貢獻度計分等。
📌 舉例:你長期參與某條鏈的質押與治理,可能未來 DAO 發幣會優先給你空投、甚至開放社群內部角色。
這些不是短期可以看得見的好處,但對長期想在 Web3 佈局的使用者來說,是越早參與越佔優勢的紅利機會。
適合鎖倉的 5 種人
1. 正在找「低風險、可持續」收益方式的人
想讓資產有產出,但又不想冒大風險?質押能提供相對穩定的報酬,比交易更可預期,也更適合養成投資紀律的習慣。
2. 有部分資金短期內不打算動用的人
無論你是打算長期持幣,或只是想規避短期市場雜訊,把這份閒置資金鎖起來質押,可以幫你明確分出「可以動」與「不該動」的資產。
3. 想學鏈上操作又怕太複雜的新手
選擇非託管質押,你可以透過 MetaMask、Ledger 等錢包一步步學會鏈上互動、驗證者選擇與治理參與。
4. 看重安全性,願意主動控管資產的人
你不想把幣丟進中心化平台,但又希望參與 DeFi、生態發展?
「鎖倉 + 非託管質押」可以讓你保有私鑰控制權,用更高的安全性自由參與幣圈生態。
5. 想提升資產流動性的進階玩家
如果你熟悉 DeFi、會操作鏈上協議,可以透過流動質押的方式,讓你鎖倉同時還能再參與借貸、挖礦等機會,藉此疊加策略收益,是幣圈老手進階配置的首選方式之一。
加密貨幣鎖倉風險與常見陷阱

鎖倉的 3 大風險
儘管鎖倉可以讓你賺被動收入、拿空投、參與治理,但如果你沒有搞清楚下面這 3 種風險,很可能不僅賠掉利潤,連本金都可能賠進去:
1. 解鎖期風險:幣被鎖住,急用也拿不出來
鎖倉 ≠ 隨時可提領,很多質押都有「解鎖期(Unbonding Period)」。
代表你即使今天決定退出,也要等幾天甚至幾週,才能領回你的幣。
📌 舉例:你質押 DOT,要等 28 天 才能解鎖。這段時間,即使幣價暴跌也動不了。
✅ 建議:只質押你短期內用不到的幣,並清楚知道解鎖期要等多久。
2. 連坐風險:驗證者搞砸,你也會被罰
即使你不是驗證者,只是把幣委託給他人質押,但只要對方違規(例如斷線、簽錯交易),你也會被系統懲罰,這叫「罰沒(Slashing)」。
它是權益證明(PoS) 區塊鏈內建的一種懲罰機制,懲罰方式可能是消減你部分的質押資產,甚至是直接銷毀。
✅ 建議:選擇可靠、有穩定營運記錄的驗證者或平台,不跟來路不明的人亂質押。
3. 價格波動:領了 10% 年化收益,卻賠了 50% 本金
質押鎖倉的獎勵,通常是該幣本身。由於加密貨幣市場本身的波動劇烈,因此當你質押獲得很多幣,但幣價出現大幅下跌時,你可能也會從原本的獲利變成虧損。
📌 舉例:你質押 A 幣年化報酬 12%,但 A 幣一年跌了 60%,你其實是倒賠。
✅ 建議:評估幣種的基本面與未來性,只質押你長期願意持有的幣種。
鎖倉的 3 大陷阱
1. 詐騙項目:用「高年化」當誘餌
市場上常見一些假質押協議、仿冒平台或假 App,會宣稱保證年化 30%、50%,甚至是每日收益,吸引你投入資金後,就立刻關幣項目跑路。
✅ 建議:請確認平台是否開源、是否有審計報告(如 Certik、SlowMist),再投入質押。
2. 監管風險:法規不清,平台不穩
加密貨幣質押的監管環境複雜且不斷演變,例如有些國家開始將質押定義為證券行為,這會導致中心化平台被迫下架質押功能。
一旦平台服務被迫終止,你的資產可能會被凍結、強制解鎖或轉移。
✅ 建議:參與新項目的質押前,最好先確認項目所在國家,對於加密貨幣與質押的法規與監管態度。
3. 假區塊鏈、假需求
很多項目都打著「去中心化」、「質押賺收益」的口號發幣,但實際上並沒有實質用途或產品,只是空殼項目換資金進場套現。
✅ 建議:請避免「跟風鎖幣」,應評估該鏈是否真的有用、有成長、有社群。
📘延伸閱讀:
台灣常見加密貨幣鎖倉平台比較:報酬率 vs 安全性

不管是新手還是老手,開始投入加密貨幣鎖倉前,通常第一個問題都是:「我應該去哪裡質押最划算又最安全?」
而我認為,目前鎖倉主要分兩大類型,你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參考:
- 中心化平台(CEX):像是交易所內建的質押功能,操作簡單但資產交給平台保管。
- 非託管質押(DeFi 協議):透過錢包連接協議,自行保管資產並參與質押,風險與自由度都更高。
台灣用戶常見鎖倉平台整理
📌 以上年化報酬率為浮動,並且都是用「以太幣(ETH)」作為計算,在實際質押前,還是要以平台的實際報酬為主,或是參考 Staking Rewards 的資料。
安全性 vs 報酬率,該怎麼取捨?
如果你在乎「資產主權」和「去中心化」,非託管質押或流動性質押會是更適合的選擇。但如果你目前只想用一點點資金先試水溫、或不熟悉鏈上操作,中心化平台會是比較容易上手的起點。
我認為,鎖倉不是只比「哪個年化報酬高」,而是要比「你能不能接受背後的風險與代價」。
記得一個原則:報酬越高的平台,風險也通常越高;操作越簡單的平台,你的資產控制權也越少。
建議從風險最低、操作最簡單的方式入手,逐步提升你的資產管理能力。
結語:鎖倉不是無腦賺,是可以讓你理解幣圈運作的方式
鎖倉,不只是「賺利息」這麼簡單,它是你理解加密貨幣運作邏輯、參與去中心化網路治理、甚至培養財務紀律的重要起點。
從選擇平台、了解風險,到學會自己掌控資產,每一次的鎖倉行動,其實都是在鍛鍊你在幣圈中的思維與行動能力。就像文章一開始提到的,質押不只是鎖住加密貨幣,而是打開了一種全新的理財與參與方式。
你不需要一開始就懂全部,也不需要一次投入很多。只要從一小筆資產、一次操作開始,穩穩累積自己的經驗。
溫馨提醒|JBitLog 幣誌
JBitLog 幣誌的內容致力於幫助你探索加密世界的基礎知識,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投資前請依據自身狀況做出判斷。
請記得,你不需要完美,只需要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一點。保持好奇心、勇於追求新知,才是每一位幣圈探索者的起點。
🔰 還沒開戶?從這裡開始,一起安心踏出第一步
我們挑選了兩家適合新手的平台,使用以下邀請連結註冊,可享專屬福利。最重要的是——不用急著交易,我們先一步步搞懂比較重要。
📌 提醒:任何平台都有風險,使用前需審慎評估!
📬 幣圈資訊太多、太亂?
幣誌電子報每週只幫你搞懂重要的事
用最少的時間,陪你穩穩學會加密貨幣
📌 每週精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