🎯 10 月幣圈血洗 1.9 兆、聯準會開始放水、比特幣流動趨緩,牛市到盡頭了嗎?|2025.11.01

【🔍 幣圈正在發生什麼事?簡單說給你聽】

🔸 從萬象慶祝到史詩爆倉

2025 年 10 月本該是比特幣的「傳統旺季」,卻意外成了十年來最慘烈的「血洗月」。其主要原因之一,是美國宣布對中國科技產品加徵 100% 關稅、同時限制出口晶片軟體,市場瞬間恐慌。

由於加密貨幣 24 小時交易、沒有漲跌幅限制,恐慌資金在幾小時內引爆歷史級的連鎖爆倉,金額超過 1,937 億美元。

與以往不同的是,這波清算結束後,多數主流交易所運作正常,ETF 機構反而在暴跌後淨流入 4 億美元,這代表市場雖重傷,但本質未受影響。

🔸 聯準會放緩緊縮,「貨幣貶值交易」成市場共識

10 月的 FOMC 會議中,聯準會宣布「量化緊縮(QT)」並再次降息 25 個基點,表面上是救市,實際上卻意味著「流動性回潮」即將展開。

此舉讓「貨幣貶值交易(Debasement Trade)」正式出圈:也就是當政府用印鈔償債、長期通膨維持在 3% 以上時,稀缺資產如黃金與比特幣就會被視為「抗通膨避險」。

同時,美國三大信評機構已連續下調主權信用評級,象徵市場對法幣長期信任的動搖。

🔸 比特幣流動性警訊

雖然機構資金持續進場,但鏈上分析師 Willy Woo 指出,比特幣網路內部的資金流速正在放緩。ETF 淨流入還在,但速度變慢,代表新資金追價的力道下降。這種「價格漲、流動性卻掉」的現象,通常發生在牛市末期。

若全球資產泡沫(例如 AI 科技股)出現修正,資金可能優先撤出加密市場。他甚至警告,若宏觀泡沫破裂,比特幣可能回調至 $16,000 美元。

【💡 JBitLog 幣誌觀點與提醒】

🔹 行情崩跌,不只是市場清算,而是制度反應

10 月的暴跌其實是「貨幣政策 × 全球貿易衝突」的副作用。就像信用卡還款一樣,還債的瞬間很痛,但整個系統會更健康。

這次事件提醒我們:價格波動只是表面,背後真正驅動的是政策與制度。懂得關注「央行動向」與「貿易政策」,才算真的看懂市場。

🔹 當美元被打破神話,信任開始重新分配

從黃金到比特幣,稀缺資產正被重新定義為「對抗通膨的防火牆」。當連信評機構都不再給美元最高評級,代表資金正重新尋找「可信的價值載體」。

這並不只是買黃金或比特幣的投機潮,而是一場關於「信任誰」的長期遷移。投資人若能提早理解「貨幣貶值」的邏輯,就能避免陷入只看價格漲跌的焦慮。

🔹 流動性下滑不等於末日,而是訊號

比特幣進入牛市後期,波動會放大、上漲節奏變慢。這時候最該做的,不是「追高或逃跑」,而是練習放慢投資:設定長期目標、分批佈局、保留現金流。真正的風險不是價格跌,而是你被情緒帶著跑。

 

溫馨提醒|JBitLog 幣誌

JBitLog 幣誌的內容致力於幫助你探索加密世界的基礎知識,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投資前請依據自身狀況做出判斷。

請記得,你不需要完美,只需要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一點。保持好奇心、勇於追求新知,才是每一位幣圈探索者的起點。

🔰 還沒開戶?從這裡開始,一起安心踏出第一步

 

我們挑選了兩家適合新手的平台,使用以下邀請連結註冊,可享專屬福利。最重要的是——不用急著交易,我們先一步步搞懂比較重要。

OKX 交易所

介面簡潔、適合新手,支援台幣入金教學。

使用推薦連結開戶

Bybit 交易所

註冊流程快速,支援多種理財工具。

使用推薦連結開戶
 

📌 提醒:任何平台都有風險,使用前需審慎評估!


📬 幣圈資訊太多、太亂?

幣誌電子報每週只幫你搞懂重要的事
用最少的時間,陪你穩穩學會加密貨幣

📌 每週精選:

本週幣圈最值得關注的 1 件事
幣圈工具與平台新功能追蹤
小資族必備投資觀念與避雷提醒
幣誌網站經營心得分享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